• 青少年书法报网络版

    青少年书法报移动版

刘建明代表谈生僻字保护:建议纳入国标字库 传承地域文化

2025/3/11
字号

中新网北京3月11日电(邵燕飞 项菁)“‘犭央’‘犭茶’(音āng sāng)二字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建议尽快将其纳入《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3年8月正式实施,共收录汉字87887个,比上一版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

 刘建明关注到,当下,仍有部分地名生僻字未纳入上述《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对城市发展、测绘制图、交通运输等方面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犭央”“犭茶”二字。

 “犭央”“犭茶”二字源自绍兴。刘建明介绍,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深厚的历史积淀,也产生了大量带有地域文化特性的文字”。

 绍兴“犭央”“犭茶”湖。绍兴文旅 供图

 据史料记载,“犭央”“犭茶”二字最早出现在南宋《嘉泰会稽志》,代表一种带刺无鳞、肉嫩味美的鱼的名字。清代《绍兴府志》有云,此湖多出此鱼,故名“犭央”“犭茶”湖。

 “明朝时,为减少风浪对行船的影响,‘犭央’‘犭茶’湖开始修建避塘。如今,该湖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灵芝街道,是绍兴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犭央’‘犭茶’湖避塘也保留至今,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建明说。

 他同时提到,由于“犭央”“犭茶”二字在拼写、输入、印刷等方面的不便,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对‘犭央’‘犭茶’湖的称呼各式各样。其也造成了认知错误,不利于地名的保护发展。

 纵观全国,此类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冫口”(拼音zhàn)子村,“冫口”字代代相传,已经融入了村庄的历史文化。2023年8月,“冫口”字被纳入新版《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

 “希望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现实操作的可行性,尽快将‘犭央’‘犭茶’二字纳入国标字库,为全国其它相关生僻字保护传承提供参考借鉴。”刘建明说。(完)

【责任编辑:贺能忠】

相关文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 或“来源: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及/或标有“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青少年书法报记者XXX摄”或“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XXX青少年书法报 - 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qsnsf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