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书法报移动版

    青少年书法报移动版

湖北十堰小川村:群山里的书法展

2024/7/9
字号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张 锐 王建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曾 雨

 “你看,这里清溪流淌,山涧岩石上还藏着这么多书法作品。”炎炎夏日,湖北十堰市民郑林在小川村太白溪游玩时连连惊叹。

 小川村是十堰市茅箭区大山深处的一个偏远村庄,距十堰城区约25公里。太白溪从村庄蜿蜒而过,两岸自然景色优美。数十米高的崖壁上,“太白岩”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溯溪而上,“清溪映霞”“太白溪”“太白凌风”“大块文章”“醉卧空山”等摩崖石刻依山就势,依次呈现。

 “用草书写太白凌风,表现李白人格文采气度;用楷书写大块文章,体现李白诗歌辉煌成就;用行书写醉卧空山,展现李白潇洒出尘、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小川村第一驻村书记李劲松介绍,小川村人文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作为文化工作者,他们发挥专长,用书法为山川注入文化内涵。

 长约1200米的太白溪,点缀着十多处摩崖石刻,俨然是群山里的书法展。

 “他们都出自国内的书法名家之手,石刻单个字最大的面积达2.5平方米,最小的面积为0.4平方米。”李劲松说,摩崖石刻与自然景色互融,相映成趣。

 “徜徉在山水间,沿途还能欣赏到书法作品,浓浓文化味,真不错。”从十堰城区赶来小川村游玩的罗蒙说。

 2023年10月,湖北省文联干部李劲松、刘雪峰、张云洋到小川村驻村。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喜忧参半:村里生态资源富集,但产业发展不成气候。

 深入走访、调研、思考后,李劲松决定带领村子走文化振兴之路。在他们的倾力帮扶下,小川村充分挖掘村庄人文资源禀赋,生态资源逐渐被唤醒,奏出一曲生态美村与文化名村相融的“交响曲”。

 “这里不仅是书法展厅,还是太白文化的课堂。”李劲松说,十堰市的小学师生们常到这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畅游太白溪,在山水间诵李白诗,不仅陶冶了情操,还提升了文化素养。

 以文赋能乡村振兴,小川村还打造了“兰亭街”,30多位书法家为村民匾额题字,内容均出自《兰亭集序》;打造太白书屋,藏书2000余册,丰富村民游客阅读;建设刻字艺术空间,用菊花主题进行木刻创作,为村里的皇菊产业赋能……

 经营农家乐的姜天云感慨,以前大家来看风景,用不了半天就返程了。现在,村里文化味浓了,大家更愿意多待一段时间,欣赏名家书画,店里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用文化赋能,打造书画IP,用书法文化释放小川村的人文生态。”李劲松说。

[责编:贺能忠]

相关文章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 或“来源: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及/或标有“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青少年书法报记者XXX摄”或“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XXX青少年书法报 - 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qsnsf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