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雩风——鲍贤伦 沈伟 陈建明三人书法展”亮相绍职院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特创设大学生美育中心,在继续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发挥美育的育人功能;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的书画艺术(书法方向)专业作为浙江省高职院校首个书法专业,也成为辐射校园美育的重要环节,增强师生的审美能力,推动学校的人才培养更上层楼。 时值大学生美育中心大楼开馆之际,为了凝聚艺术界、教育界专家力量,指导特色办学和书法专业建设发展,以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绍职院选取三位具有师承关系的代表书家,推出首展“舞雩风——鲍贤伦 沈伟 陈建明书法作品展”。展览于11月8日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美育中心(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山阴路526号)开幕,以薪火相传的实践样板,回应“以美育人”的时代课题。 艺术界、学术界、教育界人士和该校师生代表等5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执行校长黄柏江主持。 嘉宾名单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浙江省文旅厅原党组书记、厅长诸子育 新金石研究所副所长蔡润森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郦昕阳致辞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执行校长黄柏江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中国书协副主席潘善助贺信

上海书画出版社原社长、原总编辑朵云轩书画院院长王立翔代表嘉宾致辞

绍兴市委副书记王涛致辞



鲍贤伦、沈伟、陈建明捐赠作品

鲍贤伦代表参展作者发言

邱振中、鲍贤伦为绍职院“大学生美育中心”揭牌

褚子育、吕华、谭志桂、王涛、鲍贤伦、张宪疆、徐泳、邱振中共同为展览开幕揭幕
开幕式上,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郦昕阳代表主办单位致辞,黄柏江代为宣读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潘善助的贺信,王立翔代表嘉宾致辞,绍兴市委副书记王涛致辞,鲍贤伦代表参展书家发表参展感言。鲍贤伦、沈伟、陈建明分别向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捐赠书法精品1件,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沈丽华代表该校向3位艺术家颁发作品收藏证书。邱振中、鲍贤伦共同为该校美育中心成立揭牌。禇子育、吕华、谭志桂、王涛、鲍贤伦、张宪疆、徐泳、邱振中等嘉宾共同为展览开幕启幕。
/“三个展”回归艺术家本体/
本次展览由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为学术支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邱振中担任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书法专业负责人(兼)韩瑞为策展人。
三位书家与绍兴渊源颇深,且都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阳明学院书画艺术(书法)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鲍贤伦和沈伟曾先后任绍兴市书协主席,陈建明是现任绍兴市书协主席,顺接而连贯。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展览题写展标
展名“舞雩风”特邀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舞雩风”出自《论语·先进篇》:“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取义师生共享志同道合之乐的情景。在800多年后的兰亭雅集时,东晋的士大夫们咏叹着舞雩。王羲之有句曰:“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苏轼也曾借这一典故抒写自己的人生态度:“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表达无论身处何等境地,都要乐观洒脱、积极应对,这亦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培养理念的现实写照。
展览有意规避现今书法展览的巨体量、大规模,从鲍贤伦、沈伟、陈建明三位书家的创作本体出发,回归艺术家的书写实践及创作意图,平衡“书写自由”与“展厅现场”。以一人一展厅的方式呈现作品,与其说是三人联展,或许称“三个展”更妥帖。

鲍贤伦向嘉宾导览作品
/鲍贤伦:以“秦汉”为模,探索古意新趣/
鲍贤伦,1955年生,曾任中国书协五、六、七届理事,第六、七届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书协第六、七届主席。现为浙江省书协名誉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研究员。
从1981年获得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一等奖开始,鲍贤伦即致力于书法研究和创作。其作品以汉碑为基,取简牍形神,将古人的简帛小隶书写成榜书大隶,探索古意新趣。
2006年,他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举办首次个展,为展览命名“梦想秦汉”,在他看来,“秦汉”古意可望而不可及。为此,他在“秦简”笔法中较多地保留了“秦篆”的写法,虽行笔迅捷简洁,但线条和体态丰腴健硕,壮丽而深沉。
鲍贤伦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245cm×360cm 2023年

鲍贤伦 张衡《归田赋》248cm×372cm 2019年
如果说“梦想秦汉”是他多年来的审美追求,那么“我襟怀古”则是他的人生理想。2014年6月,他为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取名“我襟怀古”。美术馆中央圆厅展示的那件长三十五米、高四米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巨幛,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秦隶被演绎成了大尺幅,他以兼具金石气与书卷气的笔意,借陶渊明诗句“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阐明自己的“怀古”情结。
2020年6月,他以摩崖石刻的方法,创作了近10件大幅作品,并集部分早期作品和写陶、题拓作品,一同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呈现“大块文章”展。他关注笔在纸上的摩擦和涩行,有意构造方硬的字形,弱化曲线和弧度,并使字与字尽可能自然地交错、咬合,以正大气象为主基调,构筑起“大块文章”的苍茫意象。
鲍贤伦 王羲之《临河序》 73cm×35cm 2022年

鲍贤伦 陶元藻《越画见闻·倪元璐》35cm×19cm 2023年
近两三年来,他的探索与着重又有了转向,将精力集中在小字、小幅作品和摩崖书写上。他不仅写汉摩崖,也写后代摩崖;写石刻也写砖刻;不仅在宣纸上写,也在质地粗砺的陶器上写。不同形式的表达,体现了书家的入古笔意与风格构成。
此次“舞雩风”展览上,观众既能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张衡〈归田赋〉》《王羲之〈临河序〉》《陶元藻〈越画见闻·倪元璐〉》《冬心先生杂画题记·唐吴道子画趋殿钟馗图 》等作品中,感受到庙堂之气、书卷之气;也能通过写陶作品《名士风流》《刘伶〈酒德颂〉》《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酒令大如军令》《巴戟天酒方》等,体会不事雕琢的器皿的多样可能,感受纯粹之美、朴素之美。
鲍贤伦 冬心先生杂画题记·宋画院中 26cm×22cm 2023年

鲍贤伦 题永和九年砖研(砚)68cm×45cm 2023年
/沈伟:以书法为媒,传承中国文化/
沈伟,1965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书法)主任。
数余年来,他一直处在书法教学的岗位上。他曾教授过师范类的“三笔字”课程,文秘专业的大学书法课,还曾去绍兴卫校上过多年的书法选修课,为绍兴市聋哑学校的特殊学生指导书法,兼任绍兴市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师,并参与筹备、建设、发展兰亭书法艺术学院。
沈伟 临摹徐渭《昼锦堂记》 200cm×53cm
他始终致力于高等书法教育改革,他发明的“书法动态模拟系统”获国家专利,开创了书法技法由“静态呈现”到“动态模拟”之先河;他构建“现代化书法教学新型平台”,开发“兰亭课程”、“纸上的舞蹈”等系列项目;他主持的总结性成果——《“四位一体”现代化书法教学新型平台的创建与实践》获第十届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负责的“庆祝绍兴市建城2500年‘福’书大展”、“绍兴市书法教育推进工程”、“台湾大学生书法文化体验夏令营”、“全国中小学生廉洁文化书法大赛”等影响广泛的活动与赛事,对于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提高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一路走来,他肩负文化使命,身体力行地诠释薪火相传的意义。
沈伟 毛泽东《沁园春·雪》 180cm×96.5cm
此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来自他近些年工作之余的日常积累,“经典衍生”是临摹经典和由此衍生出的创作,比如《临摹徐渭〈昼锦堂记〉》、摹徐渭 《秋兴八首》、毛泽东《七律·长征》、李白《将进酒》等作品;“咏越小扇”是作为一个绍兴书法人对家乡美的礼赞,比如《兰亭醉月》《越台樵唱》等作品;“浅酌余兴”是他每每小酌微醺之际,在便笺纸上的信手,包括《李叔同〈送别〉(选句)》《李宗盛〈山丘〉选句》等。
沈伟 徐渭《西施山书舍记》选录 18cm×54cm

沈伟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选句)11cm×35cm
/陈建明:以“读观”赋能 ,重“神”不求“形似”/
陈建明,1965年6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绍兴市文联副主席,绍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绍兴市文化馆研究馆员。
艺术创作的主体在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这也为差异化书风的形成提供可能。在陈建明看来,其他书家的成功经验很难给予他借鉴与参考,他更坚持从自身找寻创作语言,并逐步完善创作的走向,建立创作秩序。
陈建明 高振六翮

陈建明 花竹秀
对于书法,他有自己的坚守,他没有遍临百家而取“诸家所长”的习惯,而专于寻找自己钟意的帖子,临习时也不求“形似”而重于“神”。其书法由魏碑入,进而篆隶、行草,对明清书风尤其情有独钟。他认为,距离有时更有助于对事物的认识,读帖比临帖更有意思。这也应和了黄庭坚在《论书》中所说的“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
陈建明 马祖常诗句·鼓琴种杏联
“读”帖习惯的养成,使得陈建明更注重对结体、章法、气息、格调的把握。从欣赏、揣摩到领会的递进式“观看”法,为他在全国性书展中拿下多个大奖,包括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第五届全浙书法大展“沙孟海奖”、文化部“群星璨灿”全国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书法类“金奖”等。观众能在此次展出的《苏轼〈石苍舒醉墨堂〉》《高振六翮》《花竹秀》等作品中,领略书家的学术倡导和个人风格。
陈建明 石苍舒醉墨堂
开幕当日下午,与展览相关的书法学术研讨会将在绍职院美育中心举行。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18日。作品集同期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专家、嘉宾合影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 或“来源: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及/或标有“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青少年书法报记者XXX摄”或“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XXX青少年书法报 - 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qsnsf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