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婿间的诗意笔墨——隆德名士雒文麟书《佩文诗韵》及刘思恭跋语墨迹欣赏(1949)
翁婿间的诗意笔墨
——隆德名士雒文麟书《佩文诗韵》及刘思恭跋语墨迹欣赏(1949)
文/李世恩
1949年10月10日(中秋节后四日),64岁的宁夏隆德名士雒文麟先生(字象屏)历时四个多月,总算将《佩文诗韵》的106韵用蝇头小楷一一抄录完毕(图1、图2)。随后又在韵字后面写了一段跋语(图3、图4),“以识不忘”。
图1:《佩文诗韵》
图2:《佩文诗韵》
图3:雒文麟跋语
图4:雒文麟跋语
《佩文诗韵》是清初编定的供士子科考作试帖诗必备的官方韵书,也是此后人们作诗用韵的准绳。从手抄本的跋语可以看出,早在十年前即1939年,他因看到邻县甘肃静宁名士受庆龙先生(字云亭,诗人,民国少将,晚年回乡)“怀携韵字袖珍册页一帧,书法工整,印刷精良”,虽然十分心仪,但“无处觅购”,成了一个小小的心病。可见民国时期,已有袖珍版的口袋书面世,但西北地区仍十分稀见。十年过去了,这本小巧玲珑的《佩文诗韵》还萦绕在他的心头,某日同乡董章甫闲谈中称自己“拟誊缮韵字,以便随时检阅”时,一句话提醒了雒老先生,自己不也能制作誊缮一本吗?
于是,他裁纸装订了一个8cm×11cm大小、200多页的小本子,并在每页划上五横十纵的方格。然后,“于端午节开始缮写,旋值全甘解放,戎马仓皇,日书字虽无定数,且欣从未间断,中秋节缮竣”。从此,喜欢吟咏的雒老先生就有了自己作诗的“掌中宝”。
我们能理解雒老先生韵书初成的喜悦心情。在他眼中,这册掌中之物就像一个精致的文玩,既可供自己查阅或默记,也可示之同好。这同好,也包括晚辈,比如他的东床快婿刘思恭(字子安)。
刘思恭先生时年32岁,任教于甘肃省立静宁中学,诗文俱佳,书画兼擅,已是誉满当地的名师和才子。如今,我们已不好推测究竟是出于岳丈雅命,还是贤婿自荐,究竟在隆德县城的雒家,还是在静宁县城的刘家,反正其结果是在这本“纯手工制作”的韵书后面,就有了刘思恭小楷所题的两首五言律诗(图5、图6)。两诗的起承转合浑然天成,平实中见蕴藉,有温柔敦厚之致。第一首是从书法角度,写岳丈大人虽然花甲已过,还能写蝇头细字,点画、勾戈都十分讲究,品格端庄,圆润风流,并由衷地感叹“素养工如此,今人孰与俦”。第二首是从精神角度,写岳丈大人一字字将“四声百六韵”全部抄录,首尾气韵畅通,与这么精美的韵书手抄本相比,锦囊就如同敝屣,石砚则等同于荒墟。尤其是作为女婿的刘思恭先生,他体会到前辈这种无言的示范和身教,是对晚辈的鞭策和鼓励。韵字,其实是汉字的集锦,那一个个互不相干的字就像散落的彩石任人取用。但雒老先生抄录的这本《佩文诗韵》,因最后有了刘思恭先生的这两首跋诗,就如同在彩石滩上建造了一座七彩玲珑塔。
图5:刘子安跋诗(1)
图5: 刘子安跋诗(2)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齐白石的画中“真味”
- 下一篇文章: 美术馆线上展的得与失
大田县政协举办“翰墨书盛世,丹青绘风华”书画摄影展 |
艺术大家袁熙坤的奥林匹克情——从北京到巴黎中国艺术行 |
十月,诗的十月 |
阅读是一种“访问”遥远国家的方式 |
-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 或“来源: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青少年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青少年书法报”及/或标有“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青少年书法报记者XXX摄”或“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未注明 “来源:XXX青少年书法报 - 青少年书法报网(www.qsnsfb.cn)”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邮箱:qsnsfb@126.com